(接上文)
二、綜合布線系統(tǒng)
1.水平子系統(tǒng),電纜使用計算方法:
平均電纜長度=(最遠信息點和最近信息點之間的水平距離)/2+2H(H-高樓層高度)實際平均電纜長度=平均電纜長度*1.1+(端接容限,通常為6)
每箱電纜數(shù)量=每箱電纜長度/實際平均電纜長度
電纜所需的盒數(shù)=信息點總數(shù)/每盒布線的電纜數(shù)
?
注意:最遠和最近信息點之間的水平距離是從地面配線間(IDF)到信息點的實際水平距離,包括實際水平路線距離。如果為多個樓層設置了IDF,則還應包括相應的樓層高度。上述“平均電纜長度”計算公式適用于在一樓或三樓設置一層配線間的情況。
2.主干子系統(tǒng)、銅纜用量計算方法:
平均電纜長度=(最遠IDF距離+最近IDF距離)/2
實際平均電纜長度=平均電纜長度1.1+(端接容限,通常為6)
每軸布線的電纜數(shù)量=每軸電纜長度/實際平均電纜長度
所需電纜數(shù)量=IDF總數(shù)/每箱電纜數(shù)量
注意:最遠和最近的IDF距離是從地面配線間(IDF)到網(wǎng)絡中心主配線架(MDF)的實際距離,主要取決于地面高度和弱電井到設備間(MDF)的水平距離。
大量電纜的對數(shù)按1: 2計算(即1個語音點配2對雙絞線),然后分別采用25/50對電纜完成合理設計。由于施工困難,通常不選擇100對大型電纜。
3.主要子系統(tǒng),光纜使用量的計算方法:
光纜的平均長度=(最遠IDF距離+最近IDF距離)/2
實際光纜的平均長度=光纜平均長度*1.1+(端接容限,通常為6)
電纜總要求=總數(shù)=IDF *實際平均電纜長度
注意:最遠和最近的IDF距離是從地面配線間(IDF)到網(wǎng)絡中心主配線架(MDF)的實際距離,主要取決于地面高度和弱電井到MDF的水平距離。
纖芯數(shù)、單模和多模的選擇如果招標文件中有明確要求,應根據(jù)要求進行設計。常見的選擇是6芯多模光纖電纜。
隨著新技術的發(fā)展和新產(chǎn)品的出現(xiàn),綜合布線系統(tǒng)正在逐步完善和成熟。在智能建筑的配電系統(tǒng)設計中,提出和研究短期和長期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。目前,國際綜合布線產(chǎn)品只提出了15年的質(zhì)量保證體系,沒有提出多年的投資保證。為了保護建筑投資者的利益,我們可以采取“整體規(guī)劃,分散實施,橫向布線盡可能一步到位”。大多數(shù)干線安裝在建筑物的弱電井中,因此更容易更換或擴展。水平布線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或管道中,并且建造成本高于材料的初始投資成本。